11
思源專輯
李老師又指,最初曾要求同學用書面語寫劇
本,但發覺在演出時,同學把書面語轉換為口語時
往往遇上困難,演繹也不夠自然,李老師於是着他
們以口語來寫,演出效果即時改善。可是,學生作
文時夾雜口語,不正是語文老師面對的難題嗎?李
老師並不擔心:「用口語寫劇本,學生才能投入人
物的感情,例如要設計一個黑道頭目的角色,你認
為用口語還是書面語來寫對白,學生較容易掌握人
物的神髓?語文教學不能太貪心,沒有一種訓練能
全面照顧學生所需要的語文能力。戲劇對寫作的
好處,不局限於文字表達,而是着重於代入角色心
理,並有力地呈現角色形象。有些學生文筆很好,
但寫出來的文章往往不能感動讀者,就是因為內容
空泛。戲劇創作能讓學生投入情境之中,設身處地
去想像,這方面的訓練才是最重要的。」萬千狀況有
萬千應對之法,不變的是老師所投放的心力相若。
李老師滔滔不絕地分享各種教學方法,讓我們知
道,同學於人前表演,固然趣味十足,而老師在教
學上的各種「演出」,也是不亦樂乎。
戲劇學會師生關係融洽,
同學在排練時不忘替
李老師慶祝生日。
遊戲 課堂上的戲劇遊戲
戲劇教學的趣味,讓李老師不只在劇社中實
踐,走進教室,李老師曾為「中學中國語文卓師工作
室」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及戲劇教學法教研究,
也常常把戲劇的元素放進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幫助
同學理解文言文。「很多時同學只會按照字面解釋文
言字詞,不察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但只要他們親
身演繹一次,便會因為『劇情』不合理、做不下去而
發現其中問題。」以中一《曾子殺豬》為例,「曾子之
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一句,同學口語習慣把「去」
說成「到」,所以常把「之市」譯成「到市集」,李老
師認為這樣理解並不準確,因為「到」有「抵達」的
意思。「我着同學想像背後有一個市集,而他們是曾
子的兒子,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發生呢?我叫他們嘗
試演繹出來。」同學躊躇之際,李老師便提出引導問
題:「『其子隨之而泣』是發生在前往市集前,還是
到達市集後呢?」這樣,同學就很容易推敲出事件
發生在去市集前,理由是兒子到市集後還在哭是不
合理的,這樣他們便會記得「之市」的「之」,就是
「前往/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