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1. 11月號
56
工工作作 高低起跌的身心磨練
那個在旁起勁附和的同學,也跟我一起辭
職,實現這個瘋狂的念頭。我們互相扶持地度過
剛到澳洲的三個月,決定分道揚鑣。獨自行動令
我更自由,亦讓我積極主動去認識新朋友。
在澳洲,我主要在農場和壽司店從事體力勞
動的工作,身體損傷是常事。很多人以為採摘草
莓的情境就像韓國美食節目女主持拿着小籃子,
在温室裏邊採邊吃,邊吃邊談那樣──其實我是
要推着一台跟大象一樣重的手推車。車上有一個
座位,旁邊放滿了塑膠盒子,車頂有一塊不能遮
風擋雨的破帳篷。別以為坐在車上很舒適,我要
運用大腿肌肉令車子向前推進,同時雙手邊推邊
採。那台車子連會開車的人也難駕馭。泥路本身
凹凸不平,加上那十多二十公斤的草莓,車子根
本寸步難行。遇上雨天,你可以想像整雙鞋子和
襪子都被泥水濕透的感覺。更可憐的是,一不小
心翻車,你的心血就會「化作春泥」⋯⋯我不會
駕車,難免失控發生碰撞,所以我每天晚上的娛
樂除了煮食外,就是搓揉腳上一塊塊像地圖的瘀
青。那些傷痕見證着我在異鄉的堅韌。看着大
小的傷疤皮肉重生,成為一朵朵堅強的白花,令
我明白男生數疤痕的自豪感受。小時候母親邊罵
邊為我擦藥油時,我都會撒起嬌來,故意誇張喊
痛,現在卻可以不吭一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
神,是要經歷身體受傷復元來培養的。
農場的工作視乎天氣,有一次,我突然被告
知季節結束。或許我已經習慣一個人應付各種困
難,能夠隨遇而安和隨機應變。面臨失業,我
平靜地尋找工作,隻身飛往另一個小鎮。有些旅
程,兩個人走可以互相扶持;有些旅程,一個人
走才更有意義。
除了克服身體的傷痛,心靈也要經得起歷
練。我做過大型壽司店的廚房和外場工作,廚房
工作體力要求較高,但精神壓力較少,更常常有
好東西吃;相對在外場做侍應,精神壓力並非來
自客人,而是來自經理和各部門的協調。我也曾
在魚薯外賣店和嘉年華會的小吃攤位工作。
工資雖然很高,但那種冰冷又急速得像
香港飲食業模式的工作令我沒有時間和
客人溝通,每天都像機械人般應對,工
作氣氛壓迫,令我情緒低落,不禁懷
疑自己是否不能吃苦。後來想通了,
我根本不想做這樣的工作,我要做自
己熱愛的工作才會得心應手。
像大象般重的手推車
採草莓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