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成的《世界名作劇場》模型收藏。
一秒定格 玩物不喪志
玩物不喪志
素聞劉偉成喜歡收集玩具、模型人偶,
早年作品《持花的小孩》的命名就是來自二
戰時德國留下來的人偶,持花的動作象徵抓
緊赤子之心。過去「認識」劉偉成,來自大大
小小的文學活動和他的作品,認真而沉實,
在這次歷時四小時的訪問中,卻第一次真正
認識到這位擁有純真之心的「小孩」。本來在訪問
前,請他帶來數件收藏跟我們分享,卻沒想到訪問
當天,他提着幾個沉甸甸的大袋,甫坐下便逐件取
出、排列,向我們細說每件模型背後的故事。
成長階段很多時候都獨處的劉偉成,在兄長到
外國之後,開始追看《世界名作劇場》。「《飄零燕》
是宮崎駿在東映的第一套動畫,當中捕捉人與人之
間感情的純粹--即使後來他創作出更多名作,我
依然認為《飄零燕》是他最成功的作品。」劉偉成提
到主角 Heidi 打開行李箱拿出麵包的畫面,令他想起
兩段情節:Heidi 到法蘭克福為不良於行的 Klara 做
伴讀,晚餐吃到軟綿的麵包,惦記朋友 Peter 的婆
婆,於是每晚餓着肚子將麵包藏在衣櫃裏,希望他
日回家送給婆婆。另一段是 Heidi 跟爺爺獨居在阿
爾卑斯山的小屋,有一次獵人上山遇上大風雪,爺
爺見 Heidi 整晚憂心忡忡地望着窗外風雪,便穿上
大衣,帶着牧羊犬上山救人,獵人事後答謝爺爺,
爺爺說是 Heidi 的善良救了他們。劉偉成說《世界
名作劇場》是他文學創作上的助力,「這些模型都凝
思源.2021. 11月號
46 抗衡的實驗的實驗
作家以外,劉偉成的另一個身份是編輯,看他
寫到作者和編輯的關係是「一直默默地互相抗衡,又
互相依傍」,便以為他第三個需要博弈的「影子」是
編輯,就大錯特錯了。在他眼中,兼任編輯更能幫
助他寫作,「在寫作時有編輯的項目管理意識,(效
果)會很不一樣。」他在教學時也再三跟學生強調,
寫作的堅持在於能否「計劃寫作」,計劃寫作有三
點:編輯力、隱括力和推動力。簡單來說,就是將
平日閱讀的資料分類、收藏在記憶的百子櫃裏,經
過消化和選擇材料,寫作前設定目標、控制時間,
寫作時給自己一個推動力,將積累的資料和部署解
放出來,就能隨時隨地在車上寫成一首詩,並堅持
寫下去。
一枚硬幣有兩面,「編輯」對劉偉成來說,有時
候也是限制。「有時《城市文藝》的梅子先生邀稿,
限我寫三千字,我都會說:『咁少字點寫呀?』可能
是我『包拗頸』,短文不是現在我想寫的。」他批評
現時互聯網盛行瀏覽短文章,普遍讀者沒有耐性讀
長文章,編輯也會因應潮流而調整方向,出版短篇
作品。近年劉偉成的文章動輒數千字,洋洋灑灑過
萬字更如家常便飯,五百多頁的《影之忘返》便是他
一個實驗。「我是故意寫長文章的,這是我抗衡的實
驗,為甚麼要順應、遷就(現時的)閱讀風氣?」問
到不怕沒有讀者看長文章嗎?他交叉雙臂,瞪氣直
說:「怕長就不要看!」如果他留有長鬍鬚,此刻的
霸氣可真足比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