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
動,一直發掘更多與讀者交流的
機會,例如每月舉辦讀書會:有
時自己主持,有時邀請嘉賓主
講。因空間有限,目前書店只能
舉辦十餘人的小型分享會,「小有
小的好,講者和參加者會有更深
入的交流。」接下來,Eric 計劃籌
備系列式的讀書會,每月細讀一
部分,約三個月讀完一本書。把
閱讀開墾得更深入,就是「閱讀
時代」往後的栽種方向。
閱讀有時?
不要因為無聊才讀書
對於經營書店的苦樂與艱
難,Eric 說得不多,但就現在的
閱讀風氣,他卻甚有感觸。開業
才八個月,Eric 從人流的變化觀
察到,大家適應疫情生活後,逛
書店的人愈來愈少。「去年因疫情
而封關,大家沒旅行去,便說這
是閱讀的時候。我是不同意的,
閱讀不應該分時候,不應因為遇
上低潮才讀書,更不應因為無聊
才讀書。」對Eric 來說,花開有
時,工作有時,閱讀卻不然。「獨
立書店在外國很普遍,是城市的
一部分,如果去書店成了稀奇新
鮮事,這現象值得想一想。」那
如何讓年輕人把去書店視為尋常
呢?想不到,一直淡然腼腆的
Eric 竟然拋出一個浪漫有趣的理
由:「不來書店,不就錯失了一個
免費拍拖的好地方嗎?」
最後,Eric 給年輕人留下一
道問題:「從事寫作、出版以至於
開書店等文化事業,投入和回報
往往不成正比,為何仍然有人堅
持做下去?」我們且帶着這個疑
問到「閱讀時代」看看,這顆在鬧
市中靜靜萌發的閱讀種子,會栽
種出一個怎樣的時代?
見山書店
見山仍是山,書才是主角
周燕明
中環人變上環人
跟見山書店的店主陳莘堯
Sharon 交談像讀一篇散文。不
像小說鋪陳了緊湊的情節,不像
詩編織了精煉的警句,不像論辯
文章負載凝重的思考。店如其
人,所以見山書店也如一篇雋永
小品,使人沉浸在舒適、明淨的
氣氛中。坐在閣樓靜讀,抬頭見
山--是山?不是山?仍是山?
「讀到同行寫見山,說我們
『唔係得個靚字』,覺得很開心。」
當我問 Sharon 最不想別人怎樣
形容見山,她說了上面這番話,
補一句「不想見山只是一個打卡
點。」斜街上一幢兩層高的獨立
小白房子,臨街開着三對黑框大
窗和一扇玻璃大門,店旁老榕反
映到二樓的玻璃窗上,細葉中隱
隱見到低頭靜讀的少男少女。店
外兩側放了矮木案,置四時花卉
及當季好書,店前小空地放了可
供休息的桌椅,街坊聚腳喝茶閒
聊成為風景一部分。來走一趟或
訪她們的 IG,簡直滿足疫情期
間半日歐、日小巷遊的幻想。但
Sharon 強調:書才是主角。
思源.2021. 11月號
28
日間小書店變身夜間讀書會
閱讀時代
太子道西162號華邦商業中心1102室
15分鐘步行可達的就近中學:
伊利沙伯中學
港九潮州公學
九龍三育中學(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