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思源專輯
3 文本閱讀 4 寫作
學生從文字了解景
物後,再通過影片學習
不同描寫角度及手法,
最後閱讀與影片主題相
關的文本。文字與影像
的互動使學生仿如身臨
其境,寫作時能運用貼
切的詞匯描寫。
下筆之前,學生要
先組織概念圖,以不同
角度來描寫景點,並在
概念圖中加插相關的圖
片。這個概念圖結合
學生所看的影像和他們想到的關鍵字,幫
助學生構思整篇文章的脈絡,擬定文章結
構,用文字表現出他們所思所想的情景。
影片中外公偷偷買零食給孫子,讓孫子看他喜歡
的卡通片等行為,以及他知道孫子要回台北和父
母居住的失落神情等,這一連串影像會刺激學生
回想自身經歷,在作文的時候,他們亦會將影像
及回憶完整地串連,這樣人物描寫會更立體,而
情感表達亦會更細膩。
影片有既定的拍攝角度,會否局限了學生在
文章中的發揮,變得千篇一律?兩位老師都認為
影片只是寫作素材的「繩網」,即把各類寫作的精
華素材收納在一兩段影片內,讓學生從中引發靈
感、學習寫作手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角度,也體
驗提煉有用素材的過程。當學生能夠觀察事物細
節、擁有細描的意識、懂得應用描寫的技巧時,
這才是老師真正期許的成效。
鍾老師表示,影像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
靈感,豐富寫作的素材,以及學習觀察事物
的切入點。學生可以從影片中不同的角度和
視點來觀察事物,也可以透過步移法來觀察
景物的不同面貌。在整個輸入的過程中,老
師可利用影片聲畫同步的特點,從視覺和聽
覺兩方面加強學生對景物的印象,使他們寫
作時更細膩地描畫情境。
此外,以影片作為輸入,對人物描寫也
很有用。影片中角色的動作、神情等,能夠
帶動學生連繫個人經歷,勾起他們的情感。
當學生結合了個人經歷及人物描寫手法,作
文時就可以完整地描寫人物各個方面,使人
物個性和形象更立體。例如上文提到教授《外
公》一文時播放「阿公的電視機」這個廣告,
《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
遇見風水林》概念圖(學生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