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1. 11月號
6
後記
會「動」的文字
在現今影像流行的世代,學生喜歡看影
片甚於文字,似乎是難以改變的趨勢。把影
像融入教學之中,無非是利用影片的吸引力
和它獨有的好處輔助學習──以動態呈現事
物,讓人仿如置身現場;打破地域的界限,
呈現平常難得遇見的景象,拓闊學生的眼
界。說到底,影像只是工具,老師最期盼
的,還是希望借助影像的力量,讓學生把所
要表達的人、情、事、物化為會「動」的文
字,躍然紙上,成為一篇篇動人的文章。�
帶動輸出的另一端 以影像教說話
既然影像的輸入對學生在寫作上的「輸出」
有如此效用,那麼對於同樣是輸出範疇的說
話,又可否使用影像教學?鍾老師指他們較少
使用影片配合說話教學,主因是說話題目傾向
生活化,一般要學生就校園生活、社會時事等
話題進行討論。學生能否處理說話題目,主要
視乎他們平日對時事的觸覺和針對事件的批判
性思考。
兩位老師補充,應用在說話教學的影片一
般有兩大類:一是較為資料性的影片,即與說
話題目相關,以提供更多補充資料給學生。林
老師舉出一個說話題目作例子:「有人認為應
該在香港推行以單車代步,亦有人認為這個做
法是不切實際,試談談你的看法。」題目要求
學生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交流前要先
理解幾個關鍵概念,包括「香港」和「單車代
步」,而題目背後涉及的是「可持續發展」、「綠
色城市」、「城市規劃」等等的議題。林老師認
為選擇與這個議題相關的短片作為資料的導
入,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言之有物,不會流
於空泛。另一類是具示範作用的影片,內容主
要是學生的討論示範,播放目的是教導學生說
話技巧,影片會提及討論過程中的用語及應對
態度。播放這類型影片的好處是可藉着影片中
的討論示範,指出學生說話時常見的問題,加
以點撥及提醒,並配合優秀示例,教導學生完
整的發言應該具備論點、論據以及論證過程。
簡而言之,在主題選取方面,寫作教學所
選的影像多側重在描寫及抒情的影片,說話教
學運用的影片則傾向示範性質或資料性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