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1. 11月號
30
我擔心問「中學生會不會太嫩幫
不上忙?」Sharon 温柔地笑說了
一段往事:「一個英國同事曾交
託我管 petty cash,那時我完全不
懂,他說『你把它當成自己的錢
去管就懂了。』」這也是管理學說
的 ownership 吧?「一日店長」那
麼樂意來顧店,因為「我完全信
任他們:當自己鋪頭,嗰日佢話
事。犯錯或者缺乏銷售經驗都不
要緊。」
亞然是一位香港年輕學者和
作家,他的書,大書店放了一段
短時間便下架了,很教人泄氣。
Sharon 慧眼識英雄進了貨,亞然
除感激見山是「幾乎是全港惟一
賣他的書的書店」之餘,還自動
請纓來當店長。當讀者拿起他的
書來付款,他以店長和作者的身
份簽書那一刻,感動無以復加,
對作家身份的真實感覺從未如此
強烈。很湊巧,我們到店那天,
一個小女孩模樣的人進來,店長
Judy 遞上陳列的一本書說「你來
好了,給我簽名。」怎麼?又來
了一位作家?我不甘後人馬上買
了眼前這位陳蕾小姐的《異鄉女
子--十個命運自主的真實紀
錄》,請她簽名。
還有街坊:附近大排檔店主
夫婦從前是不看書的,現在會來
看書,社區的小朋友會來看書,
在咖啡店工作的店員趁空檔會來
看書。
以上是無數以書聚人的故事
的其中三個,更別說英雄雲集的
讀書會、分享會、工作坊了。不
同不必發生在一夜之間,日積月
累的變化,叫沉澱、薰染。
在小區書店留下你的氣味
曾經有老師埋怨啟思的課本
選了寫上環的文章,那對住新界
的學生來說不是太陌生了嗎?我
問 Sharon:一位在新界北教語文
的老師為甚麼要帶學生來見山?
她的温柔笑聲又來了:「人必須有
好奇心嘛,路途遙遠不會阻擋好
奇心。每個社區有她的氣質,不
能複製。上環夾在中環和西環之
間,新舊並陳,既傳統又新潮,
值得看的太多了。」語文老師一
定記得西西的《店鋪》,寫每家店
都有獨特的氣味。Sharon 則有她
的反向演繹:「讀者不同時候來見
山,都會有新發現:店長不同、
書不同、氛圍不同。讀者來過,
也會留下他/她的氣味、痕跡在
店裏。」
Sharon(右)和當日店長 J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