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思源專輯
只是簡單地標出內容主題。它就
是要將主導權交回給你,你有興
趣便將之「翻揭」開來。這些小冊
子是立體書中的書,記載微觀的
人文情懷。「香港彈起」系列中有
一本是《盒仔檔》,如作者所說這
本來就是香港街道中獨有的「立
體書」,所以作者成功令它在讀者
的記憶中彈起來,引發討論。只
是不同於《香港彈起》,這本《盒
仔檔》主要只有用上「牽連」策略
的「宏觀介紹」,即不少會彈起的
「硬機關」,少了貼在旁邊供人翻
揭的小冊子來「微觀」訴說自己成
長故事的「軟情懷」,令它在我心
目中無法超越《香港彈起》。記得
曾有老師問過我,如何用「文學散
步帶動學生寫作」,那時不知如何
具體回應,現在我會說就告訴學
生「牽連」和「翻揭」兩個策略,宏
觀和微觀並重,不囿於研究和找
資料,也可以當作寫作的法門,
就是先引導學生在熟悉的地景中
選出會在記憶中「彈起」的景觀,
先來「鳥瞰」式描述,然後再細細
將自己的故事穿插其中,墊厚文
章的質感,這兩個步驟的寫作佈
局,就以「地頭蟲上釘虱乸」來總
結。
正如小思為《街邊有個大排
檔》作的序所云:「寫歷
史,處 理 硬 資 料,極
易令文字呆滯,莊
玉惜有種異於一般
學術論文的寫法,
把法例、數字、報章報道、官方
報告、文獻、人物記述等等材
料,混和一起,逐章推進,偶爾
加入自己的評論描述,遂拼貼成
一個香港大牌檔歷史紀錄。這種
軟硬兼施寫法,令人讀起來,感
到趣而有料,實而不悶,我相信
很適合香港讀者。」14 我相信這是
「文學散步」帶動寫作的訣竅,是
「地誌書寫」到「地區文學」尚待發
展的軌跡,也是決定留下不遷的
香港人,在不斷哀號之餘,還可
以做的事:讓我城的形象在「粉
末」凝結出的歷史意義中昂然彈
起。
14 莊玉惜:《街邊有檔大排檔》,香港:三聯書
店,2011,頁7。
劉斯傑《盒仔檔》的美中不
足,我以莊玉惜的兩本文化研究
專著《街邊有檔報紙檔》和《街邊
有檔大排檔》來填補,我覺得此兩
冊書不單是文化研究的專著,更
是成功的「地誌書寫」,甚至是上
面提到的「地區文學」。打開《街
邊有檔報紙檔》,報紙檔的形象便
會撲面彈過來,還夾雜着作者吶
喊式的濃重情意:「報紙檔等街頭
文物,陪伴多少代香港人,近在
咫尺,卻又是這麼近、那麼遠,
沒法引起人們注視,不禁要發出
怒吼,我們的社會追求的是甚麼
文物?難道,要待報紙檔,此等
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文物消失街
頭,號召甚麼拯救行動,始
引起大家點點目光嗎?」13 原
來報紙檔曾在反清革命中有過
「傳遞信息」的角色;原來報紙
檔的基本收納格局是一位英籍
警司保域(John Browett)設 計
的,為了解決警察跟檔販「貓捉
老鼠」相互消耗的拉扯關係⋯⋯
這些不正是上面提到的「牽連」與
「翻揭」兩個訣竅的靈活搭配嗎?
13 莊玉惜:《街邊有檔報紙檔》,香港:三聯書
店,2010,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