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1. 11月號
42 圖像聯想學拼音
根據心理學家 A. Paivio 提出的「雙碼理論(Dual
Coding Theory)」,人的認知系統包括「語文」和「視
覺」兩大系統。在記憶過程中,兩個系統都能獨立
運作,文字輸入放在大腦中的文字儲存區,圖像輸
入則放在視覺儲存區。如果把文字與圖像聯繫起
來,那麼在記憶過程中,兩個系統互相配合,共同
運作,可以幫助記憶。
因此,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圖片,其中最新穎之
處是通過聯想,在圖像中融入聲母,也就是把「語
文」系統的聲母,與「視覺」系統的
圖像結合起來。如聲母 b,配圖是一
個菠蘿,通過想像,把 b 的字形融入
菠蘿的圖像之中,另一方面,「菠蘿」
的「菠」字的聲母也就是要學的聲母
b。又如聲母p,配圖山坡,「坡」的
聲母,而且在山坡旁還有一陣風,用
這種直觀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在發 p 這個音時,
會有氣從嘴裏噴出來。如果對小學生講解送氣不送
氣的理論知識,他們既無法理解,也不能把理論和
發音方法結合,只會死記規則,反而不利於他們學
習。大家猜猜看,以下三幅圖分別融入了哪個聲
母?(答案見下頁)
生活經驗給故事「添油加醋」,自由創作;最後也由
學生扮演故事主角,從頭到尾,學生都參與其中,
既激發了他們對複韻母的學習興趣,也在參與過程
中加深了複韻母的記憶。例如複韻母 ie,講的是童
話故事,學生扮演一個愛吃椰子的國王,一個勁兒
地吃椰子,影片裏甚至出現了一座椰子山;又如複
韻母 i,設計的情景是一個學生唉聲歎氣的樣子,
因為他差點兒遲到,匆匆忙忙趕到學校,卻發現沒
帶書包;或是複韻母 u ,場景是一個寶寶正在哇哇
大哭,有的小朋友家裏可能有兄弟姐妹,有的可能
在街上看到過大哭的嬰兒,這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
情景,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多感觀學拼音
除了利用圖像或影片的「視
覺」系統之外,教材還增加
了運用聽覺和觸覺的部
分。該校老師自己作
曲、作 詞,創 作 聲 母
歌和韻母歌,每堂普
通話課時,上課前唱聲
母歌,下課前唱韻母歌。
黃校長注意到,小朋友們有
時能唱出流行電視劇的主題曲,他們雖然不認識也
不理解那些複雜的歌詞,但日積月累的接觸,他們
倒能唱得十分流暢。那麼把聲母歌和韻母歌當作是
電視劇的主題曲和片尾曲,每次上課都唱一次,潛
移默化地輸入,在學生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不斷重
温聲韻母。只要學生記得歌詞,那他們就能記得聲
韻母。
口訣也是另一個加強聽覺刺激的方法。標調
規則複雜,如果只是生硬地講規則,小朋友難以記
住,但是用標調歌,唸着唸着,就知道聲調應該標
在哪裏。讀單韻母時,用口訣提醒學生嘴形大小,
複韻母也同樣結合了「文字」與「視覺」系統。
教材為每一個複韻母製作了一個故事,故事分為生
活事件簿、童話故事、動物王國和夢幻世界四個系
列,內容都是小朋友感興趣的,或是與他們的生活
息息相關的。不僅如此,老師和學生還共同為這些
故事拍影片︰老師提供故事大綱,學生結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