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1. 11月號
12
又如高中課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到則披草而
坐」的「披」字,學生按照字面意思會譯成「披上草而坐
下」,我反問他們:「若你們到郊野公園『披草而坐』,不
是很奇怪麼?」然後李老師請學生想像自己在滿佈長草
的地上要找個地方坐下來,會先做甚麼動作。形象化的
演繹,幫助學生作合理推敲,加深對文言字詞的印象。
課時有限,李老師強調戲劇活動在課堂上只作輔助
教學,不必全文演繹,只需請同學示範小片段,掌握較
難處理的部分。「要同學代入生活情境演出,是想讓他
們知道,有時根據生活經驗便能推敲出文言字詞的意
思,理解文言文其實並不困難。」李老師還提醒,不要
讓學生在演出時過分修改文本內容,以免影響理解。活
動過後,如何把學生的心神收回,聚焦在學習上,也不
能忽略。「演出後給學生一張評估工作紙,讓他們整理
課上所學,使活動與學習連繫起來。」在語文課上加入
戲劇活動的收效如何,還得看老師能否靈活安排。
李老師最後提醒,戲劇教育不是朝夕可見成效的技
巧訓練,而是發掘學生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自信心的
浸淫過程,「一些高年級同學有現在的創作力、組織力
和表達力,都是經過長時間內化而成,並不是一蹴而
就。我從不開宗明義說大家要通過這場戲學會甚麼,但
久而久之,同學便會不自覺地掌握了一些技巧並自然地
應用出來,這也是語文教學最理想的成果吧。」
後記
參與、投入、愛上
學生劇本設計評估
訪問之初,兩位同學默默坐在
李老師身旁,腼腆拘謹,話不多,
惟同樣強調自己很喜歡「做戲」。當
李老師請銘謙即席扮演一尊孫悟空
石像,他一聲不吭離開座位,在課
室各處巡視,像是在找東西。在大
家還摸不着頭腦之際,李老師會心
笑說:「他在找幫助演出的道具,是
習慣來的。」銘謙不知從哪裏找來
一根長木棒,二話不說,做出孫悟
空手持金鋼棒的半跪姿態,本來放
鬆的表情即時收斂,一臉自信,不
動如山,像個專業的演員──直至
我們叫停,他才放鬆下來,全程演
得有模有樣,也不需要老師多加指
點。學習也好、玩樂也好,想學生
主動去做、認真地做,還是要先讓
他們參與、投入,然後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