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2021. 11月號
4
1 文本閱讀 2 影片播放
影像教學的應用 以描寫香港風景為例
香港中小學的課程緊湊,對老師而言,課堂時間十分有限。為此,兩位老師給我們示範了
如何在課堂上妥善地配合不同的材料,進行影像教學。以下以中三一個說明單元作例子:
了解寫作題目後,教師會選取教育電視一系列
有關描寫手法的影片,這些影片以香港景點為主
題,例如以步移法介紹鯉魚門海岸和廟宇,教授感
官描寫法及步移法。與此同時,教師可派發慕容羽
軍的作品《鯉魚門海角風情》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如
何運用感官描寫,結合步移法來觀察事物,再加上
說明性質的文字──即有關景點的資料,寫作文章。
教育電視:景物描寫──步移法
教師首先教授劉克襄的《四分之三的香港──行
山.穿村.遇見風水林》,通過閱讀,使學生對香港
景物及描寫手法有一定的概念。閱讀文章後,教師
會要求學生寫一篇描寫香港景點的文章,文章需包
含景物描寫和說明的元素,例如景點的歷史、地理
位置等等。
《香港生物多樣性系列》:生生不息風水林
影像教學的成果 學會觀察、學懂細描
聆聽着瀑布的淙淙低吟,
感受着絲絲涼氣,有着滿耳潺
湲滿面涼的妙趣。我憑池而
立,看到了瀲灩的泉水,激湧
的水波,仿如細雨瀝瀝的水珠
回落,令人心曠神怡。裂石、
流水、灘石各布其可觀之處,
倒影垂波,望向池中,只見水
天一色,儼然融入了大自然的
美景中。
問及影像教學的應用成
效時,兩位老師表示,學生
整體表現不俗,文章具體而
生動,感官描寫細緻。除
了能交代景點的基本資料,
也能仔細描述景物外觀、特
色、吸引遊客之處。顯然,
透過影片和文章對讀,有效
使學生學習如何將所見的景
物,有條不紊地呈現在他們
的文章中,以下是其中一位
學生描寫南蓮園池的文章節
錄: